聯系人:周衛明 先生
手機:18861158811
電話:86 0519 82596868
400熱線:+86-400-160-9008
傳 真: 86 0519 82589778
郵 編: 213213
地址:中國 江蘇 金壇市 堯塘公路花園發展西路5號
在中式花園建筑中廡殿建筑是一個具有四面坡、五條脊的屋面,故又稱“四阿殿”、“五脊殿”,它在中國古園林建筑中是享有封建等級社會型制最高的建筑。根據屋槍的層數分有單檐和重搪兩大形式。它的木構架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,即:正身部分、山面及其轉角部分。
單檐房殿正身部分構架與硬山建筑正身相同,重檐房殿正身部分只需加高金柱,并在重檐檐步架外端施立童柱和橫向承椽仿、圍脊仿和圍脊板等連接件,其他同單檐一樣。
廡殿山面及其轉角部分是慶殿建筑的主要特色,現以單檐無廊房殿為例,將這部分的組成構件分述如下:
1.山面柱子構件
單檐無廊龐殿山面部分的柱子,一般有正身檐柱、角檐柱、交金瓜柱和雷公往等。
(1)正身檐柱:山面正身檐柱的橫軸線,應與房殿正身金柱在同一軸線上,山面正身檐往的縱軸線,要與角檐柱位置相對應。正身捻柱頂端支承著山面部分的順梁(當采用順梁法時),或山面部分的檐擦(當采用趴梁法時)。
(2)角檐柱:它是縱橫檐往在轉角處相交的柱子,是支承搭交擦(即在轉角處相交的檐檁)。
(3)交金瓜柱:它是指在交角部位各搭交攘下面的瓜柱,依所需高低不同分別采用交金瓜柱或交金托墩。用它來支承其上的搭交檐攘、搭交下金攘和搭交上金擦等。
(4)雷公柱:在屋頂正脊部位,對龐殿正身來說.是采用脊瓜柱支承脊擦的,而在山面部位,屋脊要按照“推山法則”的要求,使脊攘推出懸挑一個距離,這時應在脊攘端部下面設置習
根支柱,以支承脊擦及其上面的荷重,這所設之柱即為“雷公柱”。
只有了解了中國傳統建筑的構成,才能為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在中國景觀的發展中更好的運用。也才能在現代中式別墅花園設計中很容易得找到和找對靈感。